在贵州省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,师生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教学楼、食堂和学生宿舍之间。他就是分管安全后勤工作的副校长孙啟龙。
从教23年来,从一名普通物理教师到学校管理者,他始终坚守教育初心,以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为座右铭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,为学校的安全稳定发展和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2002年9月,初登讲台的孙啟龙就展现出独特的教学理念。他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潜力,倡导“因材施教、全面发展”的教育理念。在他的物理课堂上,没有千篇一律的教学模板,而是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。
课堂上,孙啟龙会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释物理原理,让抽象的公式变得生动有趣。
这种启发式教学结出累累硕果。孙啟龙辅导的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贵州赛区中屡获佳绩,多名学生斩获一等奖、二等奖。他本人也在《理科爱好者》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》等刊物发表多篇教学论文,并主持完成多项省级重点课题。
担任教学管理工作后,孙啟龙以更大的魄力推动教学改革。
面对新课程标准和高考改革,他提出“以学定教、三环节、双提升”的教学改革思路,带领教师团队深入研究高考命题规律。并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,通过“同伴互助、名师引领、自我反思”,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,不断总结推广教学经验,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教学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。2022年安顺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选中,学校重点课题8个,一般课题17个,青年课题3个,数量位居全市第一。
这些创新举措带来显著成效。2022年高考,安顺一中一本上线率达74.12%,较上年提升11.45个百分点;二本上线率98.74%,提升3.55个百分点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(贵州赛区)和安顺市“强基计划”竞赛基础学科能力竞赛中,该校学子均取得优异成绩。
转岗分管安全后勤工作后,孙啟龙将教师的细致耐心融入管理工作。“制度是保障安全的基石。”他创新推行安全工作网格化管理,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按照部门职责、个人岗位划分为若干责任区,明确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管理责任,做到定人、定岗、定责,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精准工作格局,通过网格化管理,建立安全隐患风险排查防范体系。
在食堂管理上,孙啟龙严把食材进口关、食材储存关、加工消毒关、就餐安全关,严格落实“日管控、周排查、月调度”的相关要求。每天清晨,师生们总能看到他在食堂检查食材的身影。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,让学校获评“全国首批绿色健康学校”,他本人也被评为安顺市“优秀食品安全总监”。
作为安顺学院客座教授,孙啟龙将多年教学经验倾囊相授。在《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案例分析》课上,他特别强调“以生为本”的教育理念。他说:“教师要像园丁,既要修枝剪叶,更要尊重每株植物的生长规律。”
2024年,孙啟龙申报的《普通高中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〈红军长征过安顺〉的开发与实施研究》,将红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,被评为2024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暨粤黔专项课题重点课题并立项。在多地开展的《大单元高效作业的设计与实践》《高三年级管理机制及措施》等专题讲座,惠及多名教师。
在师生眼中,孙啟龙不仅是管理者,更是师德表率。他坚持“做事先做人”的原则,处理校务公正透明,自觉接受师生监督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,他带头深入帮扶村寨,荣获“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。
“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。”这是孙啟龙常说的话。无论是在教学岗位上,还是在后勤管理中,他都用行动诠释着师者仁心。在他的影响下,学校形成了爱岗敬业、甘于奉献的良好氛围。
被评为贵州省先进工作者后,孙啟龙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。他说:“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,牢记育人使命,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(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黄运)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