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78岁高龄遇上早期肺癌,传统手术风险高、恢复难,如何抉择?
近日,我院心胸外科团队在知名专家指导下,成功运用国际先进的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系统,为一位高龄患者精准实施了肺叶部分切除术。这不仅是一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,更填补了我市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,标志着我院肺癌微创治疗迈入精准化、智能化的新阶段!
精准医疗时代,微创技术不断挑战“禁区”,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。近日,我院心胸外科团队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突破——成功完成全市首例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肺叶部分切除术。接受手术的是一位78岁高龄的男性患者,术前检查高度怀疑肺部恶性肿瘤。
高龄挑战:微创成破局关键
展开剩余72%高龄患者心肺功能储备下降,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、恢复周期长、风险较高,术后生活质量可能受到显著影响。如何在根治肿瘤的同时,最大程度地减少创伤、加速康复、保障患者术后生活品质,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核心难题。
尖端技术+顶级专家
强强联合护航手术
面对挑战,我院心胸外科团队迎难而上,经过严谨的术前评估和多学科讨论(MDT),决定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“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系统”为患者实施右上叶及右中叶肺叶部分切除术。
为确保手术安全与成功,团队特别邀请到国内心胸外科领域知名专家——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齐宇主任、盛银良教授亲临现场指导。两位专家凭借丰富的机器人手术经验和精湛技术,在关键环节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与操作支持,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。
机器人赋能:精准微创显优势
在机器人手术系统的辅助下,医生通过患者胸壁上几个约1厘米的微小切口,精准操控着拥有灵活“内腕”结构、可360度旋转的机械臂。系统提供的高清3D放大视野,有效消除了人手难以避免的生理性颤动,使得在狭小胸腔空间内的解剖、游离、止血、缝合等精细操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与灵活性。手术过程流畅,成功切除了包含肿瘤的肺组织,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健康肺功能,显著减少了术中出血和周围组织损伤。
术后恢复良好,病理确诊
得益于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的显著优势,患者术后疼痛轻微,恢复速度较快。术后病理结果明确诊断为“浸润性肺腺癌”。此次手术不仅成功切除了肿瘤病灶,其微创特性更为这位高龄患者赢得了宝贵的快速康复时间,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风险,为后续可能的综合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里程碑意义:技术突破,惠泽患者
此次全市首例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肺叶部分切除术的成功开展,具有重要价值:
技术新高度
实现了我市在该领域的技术突破,标志着我院心胸外科微创手术能力达到先进水平。
高龄患者新希望
为高龄、心肺功能储备较差的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安全、更有效的微创手术选择,显著拓宽了手术适应症范围。
精准微创新标杆
机器人技术将胸腔镜微创优势发挥到更高水平,实现了更精准的肿瘤切除和更佳的功能保护。
团队协作典范
充分体现了我院心胸外科团队在顶尖专家指导下,勇于探索、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和强大的协作能力。
本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,离不开我院手术室、麻醉科、病理科、护理团队等兄弟科室的通力协作,以及患者及家属的充分信任与积极配合!
发布于:北京市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